新闻动态
来源:米乐6 发布时间:2024-07-31 21:43:14
摘要:截至2021年5月6日,全国GMP兽药生产企业总计1665家。2020年全国1633家兽药生产企业(生物制品企业119家,化学药品和中兽药企业1514家),完成销售额620.95亿元。其中,119家生药企业完成销售额162.36亿元;1514家化药和中兽药企业完成销售额458.59亿元。
截止至1986年,全国生产兽药的企业450多家,总产值约8.7亿元人民币。
兽药生产企业销售额约150亿元人民币,经营企业销售额约170亿元人民币。
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并实施第一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兽药GMP),标志着我国兽药管理迈向更高的台阶。
自2006年1月1日起,国家对兽药生产企业强制施行兽药GMP,兽药生产企业的数量从2005年底的3160多家迅速减少至800多家。
2008年农业部进一步推进实施兽药GMP,修订了兽药GMP现场检查验收评判标准,建立了兽药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。
截至2021年5月6日,全国GMP兽药生产企业总计1665家。2020年全国1633家兽药生产企业(生物制品企业119家,化学药品和中兽药企业1514家),完成销售额620.95亿元。其中,119家生药企业完成销售额162.36亿元;1514家化药和中兽药企业完成销售额458.59亿元。
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全年,因非洲猪瘟引起的死亡和扑杀,使得能繁母猪和商品猪养殖量锐减。
2018年下半年的销售额快速降低,导致多年持续增长的产业销售额不升反降,比2017年减少了14.14亿元,其中化药降低8.83亿元,中兽药降低4.59亿元,生物制品降低0.72亿元;2019年生物制品销售额继续下降,比2018年又下降了14.56亿元。
非洲猪瘟的威胁推动了养殖业生物安全体系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楼宇化、智能化养猪方兴未艾。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的强化,客观上切断了病原与易感动物接触的途径,使猪的各种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,其结果是疫苗和各种用于防治猪疫病的药物需求减少。
据统计,2019年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兽用抗菌药总量为30903.66吨,其中的48.43%用于动物促生长。生产促生长类抗菌药及其兽药饲料添加剂的公司数是178家,在养殖减抗、饲料禁抗的大环境下,这一些企业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、研发新型制剂、增加靶动物、增加给药途径,否则,就会面临生存困境。对那些专门生产促生长类抗菌药和/或相应饲料添加剂的企业,更是雪上加霜,要么关门倒闭,要么寻求新的发展方向。
就本土企业自身的技术与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、企业管理上的水准、产品质量水平、市场营业销售能力、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动保巨头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。
凭借国际动保巨头强大的研发能力、先进的管理上的水准、过硬的产品质量、优质的售后服务,一旦在国内展开产品研制和大规模生产,必将迅速挤压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,本土企业在产业体系剧烈调整中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。
绝大部分中型企业是没有研发团队的,小微企业更是如此。大规模的公司,尤其是上市公司虽然设有专门的开发团队,但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,多数仅擅长于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提高,真正的创新主体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。近年,由企业牵头申报的一、二类新兽药逐渐增加。
3、国内兽药产业集中度 、 企业规模 与欧美企业相比较还有着很大的差距。
产品老化,常规产品大量低水平重复生产,造成国内厂家同种类型的产品恶性无序竞争自相竞争,产品滞销,甚至危及产业发展。
5、产品质量不理想:造成差异的原因,是我们的制剂配方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还不够先进。
(1)“新”技术:开发新技术、新给药途径、新剂型,“一针多防” “基因工程”新型疫苗;
(2)“新”思路:改变兽药创新思路,加快开发水禽、宠物、牛羊和水产用疫苗
(3)“新”产品:免疫增强类兽药产品,各类消毒剂产品,细胞因子、治疗用抗体产品;
兽药GMP的核心思想,是要通过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硬件与生产管理的软件有机结合,把功夫下到车间、下到岗位、落实到人、有复核与反馈。企业更加重视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研究,持续推进工艺改进,逐步的提升兽药质量。
新版兽药GMP的发布实施一方面,通过提升标准、提高门槛,解决产业体系不合理问题。另一方面,是与国际标准接轨,推进中国兽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。
在国家政策持续贯彻落实、抗菌药销量下滑或增长放缓的前提下,一方面要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提倡,另一方面要认真、快速、妥善应对。
二是强化产品创新,减少低端产品,提高传统产品的生物利用度,研制新剂型药物。
三是开发抗生素替代品:细菌多联多价疫苗、免疫增强剂、微生态制剂、用于群防群治的中兽药制剂、植物精油制剂、带畜消毒剂等。
四是根据养殖企业疫病发生情况,提出科学用药、促进畜禽健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。
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激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在兽用生物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活力。
加强宏观调控,坚决遏制兽药生产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势头。企业可采用联合、兼并、重组等手段,增强竞争力。
重点发展悬浮培养、浓缩纯化、基因工程等疫苗生产技术,提高疫苗生产技术水平。
加大兽医诊断制品规模化、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研发技术力度,重点强化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研究。
支持中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强中兽药的研发,创制抗生素替代型中兽药。建立符合中兽药特点的注册制度。整合中兽药企业优势资源,打造一批知名中兽药生产企业。
下一篇:未来中兽药发展面临的挑战
版权所有:米乐6
电话:400-1788-400
地址: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号街5甲1号
邮编:110027